2024中国两会系列报道|赵季平: 让文化底蕴成为陕西发展的“底色”

2024-3-6 NewsCenter 22794

image.png

3月6日上午,陕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。当天,共有来自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法新社、北欧华人报、中阿卫视等50多家中外媒体的70多名记者参加活动。

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之后,举行记者见面会。赵一德、赵刚、王晓、吴普特、严汉平、徐立平、钟宝申、赵季平、方兰等9位在陕全国人大代表,接受了现场媒体记者们的集中采访。

image.png

会上,著名作曲家、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围绕陕西在文化文艺工作方面的优势,对华人头条记者的提问进行答复。

“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陕西分会场播出以后,赢得了亿万观众的喜爱。我觉得原因在于抓住了两块,第一个是传统文化根脉,第二个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。李白的《将进酒》那种触景,别开生面,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赵季平表示,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璀璨深厚,同时现代技术的加持让传统文化更加亲切鲜活。

提到陕西的文化发展,赵季平感触颇深,他以自己熟悉的音乐举例,再次印证了陕西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。

“中国红色音乐的根基源于陕西。1935年毛泽东的红军来到延安,从那时候开始就产生了经久不衰的经典,比如冼星海谱写的《黄河大合唱》,以及大家都很喜欢的经典歌剧《白毛女》,都是产生于那个时期。新的时期,我们陕西的音乐仍然在传统历史和红色基因的影响下继续向前发展。”赵季平指出,陕西的地方音乐历史久远、题材丰富、传播广泛,承载并传递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气息,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传统和内涵。

“我当年在西安音乐学院任职院长,创立了陕北民歌班,让那些民间歌手能够到音乐殿堂去学习,这个举措产生了重要影响,很多优秀的歌手变成了民族音乐家。最近来自延安的一个歌手获得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金奖,也是陕北民歌班的。陕北民歌班现在有很多优秀的人才,都是15到20多岁的一批年轻人,唱的很棒,大家有空可以多去支持!”赵季平表示,如今陕西在美术、戏曲、文学等方面在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,比如长安画派、文学“陕军”、陕西戏曲、陕北民歌等,包括自己近期谱写的《第一小提琴协奏曲》,一经首演便深受老百姓们喜爱,团队成员们带着主曲到欧美巡演,同样受到多个国家民众的热烈欢迎。

发挥文化优势,讲好陕西故事。赵季平相信,在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大力支持下,新的历史时期,陕西的优秀传统文化会发展越来越好。


Last article:2024中国两会系列报道: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
Next article:四川展现代交通魅力,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国际铁路港发展成就,共筑一带一路和谐新篇章